速讀有用嗎?速讀有哪些缺點?

速讀有用嗎?有哪些缺點?最有感的速讀學習經驗分享

最後更新日期 2024-08-09

速讀有用嗎?

速讀是有用的,臺灣、美國、英國、日本、韓國等國家都在推廣速讀,也有無數人從中受益。

社會人士來說,速讀最大的用處是,可以節省無效閱讀時間,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「行動」,而不是「閱讀」;對學生來說,速讀最大的用處是,可以更全面掌握學習內容、增加記憶與理解,提高學習效率。

延伸閱讀:史上最完整的速讀教學與測驗,5分鐘瞭解高速閱讀的原理!

許多名人都學過速讀

美國是早期開始推廣速讀的國家之一,學過速讀的名人有歷屆美國總統,例如:

  • 卡特總統因爲常要將龐大的資料帶回家閱讀,所以在就職後開始學習速讀技巧,大幅提升工作效率。
  • 小羅斯福總統在早餐前都會用速讀的方式看完一本書。
  • 甘迺迪總統則是努力精進自己的速讀技巧,並將速讀活用於批閱不同性質的文件上。

很多人認為速讀沒用,是因為覺得速讀是騙人的、速讀需要犧牲理解、速讀就是在跳讀等等,其實這都是對速讀錯誤的觀念

這麼多位知名的政治人物都在生活中大量運用速讀,他們批閱的文件是影響國家大事的,速讀如果真的是騙人的技術,那這些政治人物不可能用速讀隨便看看、不理解內容就交件。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,速讀是真的有用的。

許多書籍在介紹速讀

市面上還是買得到許多速讀書籍,我統整了臺灣買得到的各國作者所寫的速讀書籍如下:

每位作者都有一套自己的速讀方式,有的人在開速讀補習班,有的人在教全腦開發等,基本上作者們都是活用速讀於生活中,並將這套方法有系統的持續傳授給別人,所以速讀的用處還是顯而易見的。

速讀哪裡有用?有什麼優點?

速讀的用處及優點有以下幾點:

速讀有用嗎?速讀有哪些優點
速讀有用嗎?速讀有哪些優點

眼腦直映

眼睛接收文字,直接映入大腦,處理文字訊息並理解內容。

眼腦互補

眼睛看到的,可以映入大腦快速處理;眼睛沒看到的,大腦可以根據過去經驗再創造。我舉個例子讓你體驗大腦彌補視覺不足的效果,當你看到「喜馬 山」、「新北耶 城」,會想到什麼?我會想到喜馬拉雅山、新北耶誕城。

全腦開發

一般閱讀大多是用左腦,而速讀是把文字當圖像傳到右腦,刺激大腦均衡使用左右腦,讓學習效果加倍。

提高專注力

為了讓大腦快速處理大量資訊,必須非常專注。速讀和專注是相輔相成的,保持專注可以促進速讀;進行速讀可以更加專注。

節省閱讀時間

當大腦一次接收大量文字,看書就會變更快。

看書變更容易

快速看完一本書,更容易了解全書架構,知道作者寫書的脈絡跟想傳達的觀念。

增加記憶理解

你一定有過看過某一本書,但內容就是想不起來的經驗!速讀能縮短你的閱讀時間,也讓你把時間花在大量循環閱讀跟回想,加深記憶並理解內容。

實際上如果不給大腦有效的刺激,沒有思考和回想,大腦的記憶功能就沒有啟動,看書就只有「眼睛」在看,「大腦」並沒有看。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學生很認真,課本看了很多次、畫了很多螢光筆記號,考試成績卻不理想。

想用速讀增進記憶與理解,只需要三步驟:速讀➔回想➔復述。

速讀一小段內容後,需要停下來讓看過的字句、內容像畫一樣重新浮現在大腦
透過這個關鍵的回想,將初次閱讀的內容於大腦中再現、整理和複習。在某種程度上,相當於在腦中讀了第二遍。隨著復述次數越多,記得的內容會愈來愈多、愈來愈完整。

很多學生在讀書時,往往忽略了「回想」這個環節,但這卻是鍛練記憶的最有效的關鍵。

提高學習效率

透過大量循環閱讀、回想,並製作速讀筆記,可以大幅提高學習效率。

簡單來說,速讀就是開發大腦處理資訊的能力,看書時讓大腦高速運轉整合,所以才能節省時間又提高學習效率,達到上述幾種用處。

這其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,只是從小沒有受到訓練,所以大腦的這項能力才沒有被開發。

為什麼速讀有用?

人類大腦本能

經過科學家的統計,人類天生的閱讀能力只被開發了20%左右,速讀會有用,是因為大腦本來就可以經過訓練達成這樣的效果。

如果看書時用一般閱讀方式默讀文字會先轉為語音再輸入大腦,如果能避免默讀,把文字當作圖像,直接輸入大腦,便能節省閱讀時間,達到速讀的效果。

快速閱讀的原理
快速閱讀的原理

大腦的機制是這樣,速讀時文字進入右腦,會通過胼胝體和間腦,進入到左腦,再擴散到負責創造力與企劃力的前額葉,進行快速整合。不僅減少了閱讀時間,透過大量循環閱讀和回想,甚至做筆記的輸出方式,可以增進記憶與理解,大幅提升學習效率。

不過要改掉數十年的默讀習慣,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,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會覺得速讀很難的原因。

想像一下,我們都有跑步的能力,但沒有經過訓練,是不是沒辦法像田徑選手一樣跑那麼快?閱讀也是一樣,我們每個人從小都會閱讀,但沒有經過速讀訓練,就沒辦法快速高效看完一本書。

高度專注狀態

如果使用一般閱讀方式,我們常會陷入一個循環:閱讀細節➔思考內容➔思緒飄走➔突然回神➔看不懂內容➔翻回前頁➔繼續閱讀➔看到想睡或看不下去

一般閱讀方式容易陷入的循環
一般閱讀方式容易陷入的循環

但是速讀時,會處在高度專注的狀態下,在分心之前就把書看完,所以看書才能能看得非常快又看得懂。

至於要怎麼做到高度專注的進行速讀?呼吸是很重要的一點。

我看了15本速讀書籍,有一半以上都提到用「腹式呼吸」來達到專注。因為腹式呼吸能把呼吸加深加長,當下全身肌肉會是放鬆的,這時大腦會進入積極活躍的狀態,非常有創造力,注意力也會非常集中,腦波呈現α波(Alpha波),使心情愉悅、穩定。

用腹式呼吸可達到高度專注狀態,速讀會更有效果

掌握書本架構

速讀時我們能快速看完一本書,並且有順序地看,這樣可以掌握整本書的架構,了解作者創作的脈絡

看書時請依照這樣的順序:封面封底➔前言結語➔目錄➔大標題➔小標題➔章節重點➔圖表➔內文

如何閱讀一本書?閱讀順序應該這樣看
如何閱讀一本書?閱讀順序應該這樣看

延伸閱讀:如何挑書?4步驟掌握系統化略讀技巧,3分鐘選出一本好書!

事實上,有時候你慢慢讀,一本書看了很多天,就算讀完了前半本,往往也不知道書中內容在講什麼,甚至就不想再看了。

因為慢慢看書,會落入「見樹不見林」的模式太想仔細看懂每一個章節,結果讀到後面忘了前面,吸收的資訊變成是零散破碎的看不到作者想透過整本書傳達的訊息

用速讀快速瀏覽整本書,就像是從高空俯瞰整座森林,並且知道哪一處是重點,哪一處可以省略,用這樣的方式來看書,吸收效果更好。

用速讀的方式才不會落入「見樹不見林」的閱讀狀態

主動閱讀輸出

一般閱讀方式,比較被動、發散地看書,大部分的人就算把書看完了,也很少有時間再去回想或實踐。

相較之下,在速讀的時候,因為速度快又專注,所以會非常聚焦於書本頁面,主動的進行閱讀,快速找到想要看的內容。你也有更多時間回想內容或大量循環閱讀,甚至根據內容採取行動。

正因為速讀縮短了看書的時間,我們有更多時間將知識輸出,所以記憶會被鞏固,自然就忘得慢,讓速讀的效果更明顯。

速讀有哪些缺點與困難?

很多書都只提到速讀的好處與優點,把速讀當作蓋世神功一樣,我想這也是造成大部分人反彈或認為是詐騙的原因。所以我統整了自己學速讀後,體驗到的速讀缺點與困難:

速讀有哪些缺點?速讀會遇到哪些困難?
速讀有哪些缺點?速讀會遇到哪些困難?
  • 無法速成:速讀就像重訓鍛鍊肌肉,需要依照自己的程度進行適當的練習。你不會要求一個重訓新手舉50公斤的啞鈴,而速讀也是,速讀新手無法馬上就學會一目多行或一秒看一頁的能力,需要循序漸進,並且持續練習。
  • 無法偷懶:有些人學速讀是覺得可以偷懶,看書看很快、學習效率很高,但事實是,速讀看書雖然快,但速讀後我們需要更勤勞,要去回想內容、要動腦思考、要做筆記,學習效果絕對比一般閱讀方式更好,但都是努力來的,化被動為主動
  • 很難自學:想學速讀的人,通常閱讀速度很慢,要看書自學速讀,可能連速讀書整本都看不完,更不用說要去實踐書裡的練習方法。不過「很難」不代表「無法」,這點可以自己斟酌。
  • 容易誤用:大部分的人對速讀有些迷思,很容易誤用速讀,以為學習後可以每本書都一目十行、過目不忘,但事實是,有些書適合速讀,有些書適合精讀,或別種閱讀法。
  • 語言限制:速讀是文字跟大腦資料庫產生連結的過程,所以只有母語或我們非常熟悉的第二外語才有辦法速讀,否則你連一個單字、一段話的意思都不知道了,速讀後又有什麼用處呢?
  • 學習資源不完整:我買了幾乎所有市面上買得到的速讀書籍以後,發現有些書會偏離速讀主題有些書的資訊都已經過時;有些書反而在介紹不同種類的閱讀法,不是真正的速讀;有些書把速讀當作略讀;有些書給的速讀練習沒有系統等等,因此,要拿一般的書來練速讀很不容易。
  • 理解是有條件的:速讀能理解的內容,必須是大腦資料庫裡有的內容。舉例來說,這句話:「曲堵愛阿估揆加䅰拖陮恩」就算不速讀,給你一小時看,你也看不懂。因為這是我亂打的,我們的大腦資料庫裡不可能有,所以不可能理解。
  • 入門難度高:我們從小就習慣逐字閱讀並且默讀文字,突然要求改掉這樣的習慣,很多人沒辦法做到,也很容易放棄。

如何克服速讀的缺點與困難?

上述缺點除了速讀有語言限制以外,其他的缺點與困難可以用以下方式克服或降低難度:

如何克服速讀的缺點與困難?
如何克服速讀的缺點與困難?
  • 量看書:速讀是文字與大腦資料庫產生連結的過程,當你大腦裡資料庫裡的內容越多,你就能對更多文字產生連結、快速理解更多內容,也可以感受到速讀真正的強大威力。
  • 定期記錄:最好每一次練習都幫自己記錄文章字數、閱讀秒數、對應的每分鐘閱讀字數,並且試著回想內容,檢視自己速讀完對文章的理解程度。
  • 設定目標:初學者練速讀如果不設定適合自己的目標、沒有按部就班練習,很容易對練習感到迷茫。不要急著想快速見效,要設定階段性的目標,例如:第一週目標1000字以上,第二週1500字以上,第三週2000字以上等。
  • 自我肯定:每次達到目標後,請自我肯定,並認真回想內容,只要有想出重點,就是有練習到。不要懷疑自己的練習白費,或覺得速讀完對內文都不太理解而放棄。
  • 循序漸進:可以從一句話、一小段文字、一大段文字、一篇短文、一篇長文、書籍一小章節、書籍一大章節、一本書來練習,先降低速讀難度幫自己創造速讀的成功經驗,你才有辦法改掉默讀的習慣並且持之以恆。
  • 找夥伴練習:速讀無法速成但學習的速度可以加快,秘訣就是持續練習,並每天記錄自己的進步,很快你會發現自己好像抓到速讀的感覺了。學習路上不妨找個夥伴一起練習、討論,將速讀後,書裡看到的內容輸出。
  • 學習不同閱讀法:當你知道哪些內容適合速讀,哪些內容適合精讀,搭配不同學閱讀後,反而更能適應速讀的技巧,也不會有每種書都要想用速讀的心態
  • 找速讀教練指導:自學還是容易有盲點,也可能遇到困難就無法持續練習,因此如果真的想完全學會,建議你找速讀教練指導。

為什麼要學習速讀?3個最有感的經驗分享

節省時間

學速讀最主要的原因當然還是省時,我學習速讀後,目前在生活中、工作中,都能在短時間內看完資訊並快速處理、整合,提高效率

像是以前我可能要花三小時才能看完的書,現在用速讀不到三十分鐘就能快速看完,還能夠做出重點整理,分享給其他人。給我帶來最大的改變是,我現在不太會抗拒看書 ,反而很享受看書的時光,也多出很多時間來實踐書中學到的內容。

自我投資

看書是最便宜的自我投資,只要花幾百塊就能得到作者數年甚至一生寶貴經驗但可惜的是,很多人喜歡買書、囤書,卻很少真正去看一本書,原因就是看太慢又想把書看完,所以想等「有時間」的時候再看,給自己太大的壓力,反而造成不斷拖延,最後也把書閒置一旁,沒再翻開過。

以前我就是這樣,想看完一本書,卻造成自己心理壓力很大,所以改看youtube說書影片,但後來發現這些影音創作內容只是別人篩選過的資訊,整合創作者本身的心得再製作的。

但是,每個人看書都會因為個人經驗的不同而有不同見解,或需要的資訊不一樣,所以總會有些自己想看的內容被遺漏掉。

再來是,跟著影音創作者說書的節奏,很難針對內容思考再把內容連結到自身經驗。這樣造成的結果,就是說書影片被當作娛樂影片來看,看過就忘了,或者就算記得,也沒有付出行動,但行動(輸出)才是看完書後更重要的事!速讀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

學會取捨

你的社群媒體收藏夾裡或Google我的最愛裡,是否存了滿滿的文件?你是否看到貼文的當下覺得很實用,馬上收藏起來,想等以後有時間再仔細看,但實際上從來沒再點開過?或是,書架上擺了一堆書,想等有時間再看,卻幾乎沒翻過?

這就是我學速讀以前的樣子,我囤積了很多有價值的廢物,這裡想表達的是,內容再有價值,沒打開來看、沒使用,對自己來說價值還是等於零。

而且現在資訊這麼發達,想要什麼資訊網路上一搜就有,但我們一天就只有二十四小時,學習速讀讓我在生活中學會取捨。這不侷限於看書,還能延伸到所有的資訊,例如:網路文章、報章雜誌、紙本資料等。

當你快速瀏覽過,馬上能分辨哪些內容重要,哪些內容不重要,不容易再有想把所有重要內容「收藏起來以後用得到」、「書買起來之後有空看」的囤積心態。

Similar Post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